一、2020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交易业务完成情况
2020年是我国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中心的业务指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团结拼搏,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切实加强内部管理,采取错峰服务方式,交易业务量同比实现正增长。
全年完成进场交易项目2067宗,同比增长14.83%;交易金额414.81亿元,同比增长15.19%;为国家节约资金(或增值)18.18亿元,同比增长122.36%。其中:建设工程项目交易679宗,交易金额221.67亿元,节约资金10.71亿元;政府采购交易1030宗,交易金额27.39亿元,节约资金1.36亿元;综合产权交易51宗,交易金额24.57亿元,增值金额1.2亿元;国土矿权交易296宗,交易金额55.11亿元,增值4.92亿元;PPP项目交易11宗,交易金额86.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3%、15.19%和122.36%。
(二)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1.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党员干部政治素质不断提升。一是着力抓好学习贯彻落实。中心结合实际,及时成立党小组3个、青年学习小组3个,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和渠道,常态化抓好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省委、州委全会等精神,扎实做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二是扎实开展全面从严治党“森林管护区”示范创建工作。全面实施“政治素质大提升、岗位职责大体检、干部职工大净心、业务能力大比武、服务水平大提升、行业特色大培树、内控制度大落实”等七大行动。中心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不断提高,进一步增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责任担当、思想意识、业务水平和服务高效均得到显著提高。2020年12月14日,我中心全面从严治党“森林管护区”示范创建工作,得到了省中心主任马凯同志的高度肯定和批示。
2.推进交易平台监督平台建设,深化平台整合共享。一是州政府办及时出台《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工作的通知》,为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提供保障。二是完成平台功能区改造升级装修,为下一阶段实施公共资源交易“物防+技防+制防”反腐倡廉“防腐墙”工程奠定基础。三是积极推动全省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监督平台项目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了资金筹措工作,平台建设有关招投标工作正在实施。
3.积极实施远程异地评标,推动资源配置优化。一是建成实施远程异地评标电子评标室;二是积极推进政府采购招标文件标准文本的出台和电子标的实施,同时就规范远程异地评标出台了相关制度和规范;三是加强宣传培训,使远程异地评标被熟知、被运用。远程异地评标的运用,实现了项目对评标专家资源共享,有效避免“常委”专家现象,通过地域隔离斩断区域关系网、利益网,促进评标更加客观、公平、公正。
4.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为企业投标履约排忧解难。经过前期的搭建、对接和联调并成功通过验收,我州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平台于10月26日正式上线运行,为市场主体提供电子保函、“中标贷”等服务,有效降低投标成本,助力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截至2020年底,办理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51笔,为企业提供保函金额923.1万元。
5.启动信用联合惩戒,维护市场信用扬交易正气。将信用联合奖惩平台成功接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州发改委、州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启动全州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联合惩戒。截至目前,在招标文件下载、开标和交易结果等环节实施了14次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
6.强化场内考评,促进招标评标工作水平提升。一是认真做好代理机构入场服务考评,及时公布反馈,为招标人选择服务机构提供参考依据。二是加强场内交易评审专家日常动态考评,记录违规行为,实施扣分处理和上墙公示并上报。通过考评倒逼代理机构和评标专家遵守工作纪律,促进招标评标服务水平提升。
7.狠抓内控管理,确保交易保证金缴退工作安全高效。一是严格执行保证金管理办法,建立财务出纳和会计保证金收退双向审核对账机制,同时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清理审计。二是增加投标保证金退还业务短信提醒功能,建立保证金限时退还机制,缩短保证金对企业资金的占用周期。
8.优化平台服务,促进公共资源交易提质增效。一是主动服务提效率。针对重大、紧急项目,成立“一对一”、“点对点”工作专班予以协调指导,落实“提前介入、专人负责、全程跟踪、限时督办”工作机制,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各环节事项即时办结、零时衔接。指导服务的项目交易周期缩短了3天以上,PPP项目采购周期缩短18天。二是错峰服务增容量。通过“错峰服务”,将开评标服务轮次从原来的2轮增加到“4+N”轮,实现平台日交易容量翻番。在工作日场地排满的情况下,在节假日增设开评标轮次,为重大、紧急项目提供服务。三是改革服务降成本。积极深化交易改革,在政府采购等领域实施电子文件免费提供、取消部分项目(非招标)交易保证金等,今年以来,仅在文件购买费用上就为市场主体节约了150余万元。
9.高度重视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工作,持续推进抓党建促脱贫“三百行动”。认真开展帮扶村脱贫攻坚及成效巩固提升工作,扎实做好疫情防控、产业发展、帮扶济困等工作。领导干部蹲点调研4人,蹲点调研走访30次46天。累计协调项目6个,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支持帮扶资金11万元。组织进村服务专家16人,进村服务50人次,为贫困户提供学习培训考察50人次。高兴村2019年实现贫困村脱贫出列,2020年下半年,剑河县南明镇小兴村贫困户全部清零并顺利通过各级部门抽查验收。
(三)存在的不足及问题
1.代理机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项目招投标进程。
2.本区域专家资源不足,“常委专家”问题仍较为突出,可能影响评标公正和规范。
3.行业行政监督部门对场内交易的事中监督力度不够,与交易中心联合完善场内交易秩序管理的联动机制上仍需进一步强化。
4.部门横向联动不够,还没有形成健全高效、共同推进各类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的联动工作机制,部分行业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推进步伐较慢。
二、2021年工作打算
1.不断完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一是拓展入场交易范围,将交易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到自然资源、资产股权、环境权等领域。二是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在新的资源领域引入招标投标、拍卖、挂牌、网络竞价等竞争性方式。三是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按照规定并结合实际,做到公共资源信息应公开必公开。
2.不断健全公共资源交易体系。一是进一步规范中心建设模式、运行机制、职能定位和监管体制,加强中心运行、服务和管理。二是加快中心平台建设,建成纵向贯通市(州)、横向联通行政监督部门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交易平台及监督平台,确保交易规范、监督得力。三是利用省、州信用联合奖惩平台开展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3.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一是积极推行“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二是积极探索网上中介超市建设和完善中介代理机构考核工作,推动中介机构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效率。三是全面清查整改,逐步取消没有法律依据的前置审批和审核环节,进一步推广招标文件免费提供。
4.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融合应用。不断提升交易数据质量,确保数据传输全面、准确、及时。逐步推进用大数据手段为决策者、管理者、市场交易主体、行业监管部门提供服务。运用大数据融合,推动金融机构为交易中标、采购等市场主体提供金融服务。
5.创新公共资源交易协同监管。不断建立健全行政监督部门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投诉举报接收、转办、反馈工作机制,依法查处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探索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实现协同监管,强化信用监管,开展智慧监管,实现交易服务与交易监管统一。
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2021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