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返回首页

关于印发《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等四个制度的通知

来源: - 发布时间: 2015-07-31 21:34

州公资中发〔2015〕14号                 
          
关于印发《  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    
信息主动公开制度  等四个制度的通知    
          
中心各部室:    
经中心领导同意,现将《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制度》等四个制度(详见附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  :1.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息公开主动公开制度    
            2.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信息公开协调制度    
  3.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    
  4.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2015年7月30日
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信息            
主动公开制度            
                           
第一条 为了规范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提高中心工作透明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中心的政府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意见》(黔东南府办发〔2009〕42号)等有关规定,结合中心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是指中心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法定职责范围内,主动向社会公开有关中心工作的政府信息。            
第三条 中心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应遵循依法实施、真实准确、高效快捷、安全保密、方便查询的原则。            
第四条中心综合部负责中心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具体工作事宜。            
第五条 对符合下列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            
(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三)反映中心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基本情况的;            
(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            
第六条 不得擅自向社会公开以下政府信息:            
(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二)正在调查、讨论、处理过程中的事项(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            
(四)与行政执法有关,公开后可能影响检查、调查、取证等执法活动或者危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身或财产安全的政府信息;            
(五)其他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            
经权利人同意或者中心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            
第七条中心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州政府链接中心网站和中心门户网站发布信息;            
(二)召开新闻发布会或其他相关会议;            
(三)依托广播、电视、报刊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第八条 中心根据需要设立专门的信息查询一体机、政府信息公开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为公众获取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第九条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中心各部室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生效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 政府信息以文件形式表现的,一般以党政负责人签署或者加盖公章之日为形成之日;以视听资料表现的,以编辑完毕之日为形成之日。            
第十一条 中心各部室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应按照“谁制作、谁初审、谁负责”的原则预先进行审核,在信息形成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按要求提交综合部统一办理。            
第十二条 中心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第十三条 对政府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州政府或者州保密局审定。            
第十四条 中心综合部对拟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后,需报经中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审批,方可对外公开。            
第十五条 对不能主动公开或暂时不宜公开的政府信息,中心各部室应逐条列出目录,并提出理由和依据,提交综合部核准备案。            
第十六条 对拟主动公开与其他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履行职责产生的政府信息时,应当与该政府信息涉及的其他行政机关沟通确认后方可按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中心各部室及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职责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十八条本制度执行情况由综合部负责检查、督促。            
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信息            
公开协调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保证中心发布的政府信息与有关行政机关发布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意见》(黔东南府办发〔2009〕42号)等有关规定,结合中心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中心发布政府信息应当坚持“谁制作谁公开,谁保存谁公开”的原则和公开一致原则、权利平衡原则和严格审查原则。            
第三条对于一些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并与其他部门职责权限有交叉的重要政府信息,本中心应当在公开前,报请州人民政府进行审查,批准后方能对外发布。            
第四条中心发布的政府信息涉及其他单位的,在信息发布前,应当与其进行沟通、协调和确认,保证不同机关发布的同一事项信息内容一致性。            
第五条中心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中心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            
第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行使知情权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第七条对政府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的,由中心综合部提出,报请中心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审定;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有争议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上级有关主管部门确定。            
第八条中心建立与州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其他行政机关以及州内主流新闻媒体、网络媒体的沟通协调交流机制,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提高中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九条建立和完善中心内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改进工作措施,共同推进中心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第十条本制度执行情况由综合部负责检查、督促。            
第十一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对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行为的责任追究,根据《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意见》(黔东南府办发〔2009〕42号)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规定,结合中心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的政府信息公开责任,是指中心各部室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因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所发布信息造成不良影响或产生严重后果应担负的责任。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中心全体工作人员。            
第四条 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惩处与教育相结合、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相结合、过错责任与处理处罚相适应的原则。            
第五条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追究部室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 未按规定全面实行政府信息公开的;            
(二)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不突出,内容不真实,弄虚作假,人民群众有意见的;            
(三) 未建立依申请公开制度,无正当理由拒绝办理依申请公开事项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 组织领导不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成效较差的;            
(五) 违反法律、法规,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对工作造成严重后果或对第三方合法权益造成不当侵害的;            
(六) 违反廉政工作纪律,服务态度恶劣,违规收费、吃拿卡要,对举报人打击报复的;            
(七) 对上级机关和人民群众提出的批评建议,置之不理,拒不整改的;            
(八) 其他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和纪律的行为。            
第六条对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的部室和个人,按以下制度追究责任:            
(一) 责任的区分            
未报单位主要领导审核批准而作出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的,由政府信息公开承办人承担责任;主管领导审核批准或同意或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作出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的,分别由主管领导或主要领导承担责任。            
(二)责任的追究            
1.情节轻微,影响较小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告诫或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            
2.影响正常工作,或者给群众造成损失的,对部室提出批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取消其当年评优、评奖资格;            
3.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对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取消年度评优评奖资格;对直接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4.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条 在作出责任追究决定前,应当全面、客观地调查取证,查清事实,认真听取有关责任人的陈述和申辩,并根据情节与后果,准确区分责任,作出相应处理,并下达书面通知。            
第八条实行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反馈制度。被追究责任的部门及个人,要及时纠正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行为,并将改正情况及时书面报告中心纪检监察部门和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九条   被追究政务公开责任者,对处理结果有异议,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规定提出申诉。            
第十条本制度执行情况由综合部负责检查、督促。            
第十一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第一条为确保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政府信息公开真实、及时、有效、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意见》(黔东南府办发〔2009〕42号)有关规定,结合中心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和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在正式公开前,按照公开程序进行预先保密审查。按照分级负责的要求实行层层把关,确保公开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合法性和实效性。            
第三条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原则:“谁公开、谁审查、谁负责”,未经审查的政府信息不得公开。            
第四条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应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逾期未确定的,视为同意公开。            
第五条对可能涉及国家秘密和法律、法规禁止公开的政府信息,可会同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是否公开;对可能涉及商业秘密的政府信息,可会同同级工商部门确定是否公开;对可能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应在公开前征求权利人的意见,确定是否公开;对一些敏感信息,由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确定是否公开。            
第六条政府信息保密审查的程序:拟订公开的政府信息由相应部室送综合部审查;综合部审查完成后送单位分管领导审核;单位主要领导审批签发。需报上级批准的,经批准后予以公开。            
第七条对应当公开而不公开和审查不严、公开内容失真以及出现泄密等问题的,由监察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八条本制度执行情况由综合部负责检查、督促。            
第九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