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当前页面:首页 » 综合动态 » 新闻动态
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数字赋能筑生态营商优化再进阶
发布日期:2025-04-18 17:21 文章字号:

近年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认真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以制度创新为引擎、数字技术为支撑、企业体验为导向,通过“减负、提效、优服”组合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市场主体轻装上阵。

制度破冰构建“信用+”轻量化交易体系。贯彻落实国家“放管服”改革及“普惠金融”精神《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降低工程建设领域招标投标交易担保成本的通知》《黔东南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鼓励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以信用承诺函作为投标担保的通知》《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试行供应商资格信用承诺制的通知》《黔东南州政府采购优化营商环境六条措施(试行) 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创新推行“信用承诺双替代”机制一是信用承诺替代保证金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推行投标保证金信用承诺制,以信用承诺函替代投标保证金2024年1月推行以来截至2025年4月中旬,2920企业凭信用释放资金10884万元,170宗项目实现“零保证金”准入二是信用承诺替代资质证明。非招标方式政府采购活动推行供应商资格信用承诺制,2022年8月1日施行资格信用承诺制以来,非招标采购项目企业使用资格信用承诺函覆盖率达100%,截至2025年4月中旬,3655宗非招标方式政府采购项目,减少企业材料提交87720份,企业参与投标便捷性显著提升。三是保函替代投标保证金。建立线上申请投标电子保函渠道,让企业的融资需求和金融供应“无缝对接”,全面提升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智慧金融服务水平。自2020年推行电子保函以来,逐年下调电子投标保函费率,由最初5‰下调至4‰。截至2025年4月中旬,14127家企业“即申即用”释放资金78253.2885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压力,提高了市场活力

数字重构,打造全链智能交易生态。依托“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构建全流程电子化服务体系,推动交易服务智能化、规范化。一是“不见面”开标全覆盖2022年“不见面”开标大厅上线以来,所有交易项目全流程电子化,项目开标“云上走”“不见面”。截至2025年4月中旬累计开展线上“不见面”开标9600宗,开标时长由1-2小时压缩至10-15分钟,交易效率大幅度提升。二是“智慧评审”赋能公平推行“智慧评审”,对招标文件进行智能识别判断,有效防止招标文件不合理限制和壁垒,确保招标公平,对招标文件要求和投标文件响应信息进行自动化对比判断,降低评标专家在客观评审方面的主观意愿,最大程度降低在客观评审过程中人为干预,有效规避评标专家滥用评审自由裁量权和主观判断的风险,提升评审质量,确保评标公正,进一步营造招标投标公平竞争的交易环境。自2024年9月上线以来截至2025年4月中旬,累计完成“智慧评审”项目1741宗三是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2022年远程异地评标平台搭建以来,中心坚持狠抓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打破地域限制,强化区域协作,促进优质专家资源跨区域共用共享,有效破解本地专家资源不足评标环节中容易出现“熟面孔”“老关系”“常委专家”等评标过程人为因素干扰问题,推动评标过程更加公开透明。截至2025年4月中旬,累计开展远程异地评标340余

服务升维塑造极简办事体验。以数字化手段延伸服务触角,构建便捷高效的交易服务体系。一是“一网通办”“掌上办”持续升级交易系统全面融入“全省一张网”,完善“贵州标信通”“黔东南易招采”等APP应用功能实现交易业务服务“一门入”、“一网办”,“移动办”、“指尖达”,持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效。二是智能支付。通过“远程异地评标调度平台”“易彩虹”等系统在线发放专家评审费,自2021年6月至今,共计线上发放专家评审费1544.56万元,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办理,实现评审费发放“零跑腿”,惠及专家40009余人次。三是交易服务下沉。2024年9月“桥头堡云服务厅”上线打造“州县跨区域联动+不见面开标”新格局解决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等5县交易主体业参与交易活动“路程远、成本高”难题,实现了州县跨区域联动、高效通办。截至2025年4月中旬,共服务项目104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供需两侧发力 激发消费引擎——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一

下一篇: 黔东南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扎实推进国有资产处置实现较大幅度增值